春回大地,工人们正紧张的绑扎预制构件钢筋笼,眼前三座万吨级泊位正悄然发生蜕变。“得益于我们共同的努力,金牛码头现在不仅内力深厚,颜值也很高。”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南通金牛码头项目经理孙合军感慨说道。
南通金牛码头项目是江苏省打造“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区域性门户的重要一环,建成后,将成为新的江海联运枢纽。项目主要建设3个5万吨级泊位,共利用岸线长度794米。作为南通市重点项目,码头建造质量要求严格,不管是预制构件生产还是面层质量把控,都对项目团队提出了极高要求。
2024年3月,项目召开专项施工方案研讨会,围绕项目3918个预制构件的生产进行详细讨论。“咱们项目的预制构件种类多、数量大、工期紧,必须要先进行首件制,再推行标准化施工。”孙合军说道。“钢筋绑扎是预制构件的骨架,传统方法是由工人按照设计好的间距进行卷尺测量绑扎,这样不仅效率比较慢,而且容易出现误差,影响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项目总工刘江波补充道,团队随即确定了从源头提升施工质量,开展典型施工的推进方向。
随后的几天,刘江波带领项目团队查阅资料,走访当地设备市场,考察相关工艺。“大型预制厂的生产都是流水线作业,使用钢筋切割绑扎一体机。但是我们的预制构件有四个品种,总不能引进四台吧。”质量部长杨亮苦恼的说道。“既然市场上没有合适的设备,那咱们就自己定制一套。”刘江波的发言让团队打开了思路,开始与相关厂家联系开始设计起了钢筋绑扎辅助工具。
胎具顾名思义就是用于钢筋绑扎的模具或模型,团队根据不同的预制构件尺寸设计胎具的底板、框架和固定钢筋的部件,并设置成可拆卸安装的形式,便于流水作业。设计图出来后厂家很快将生产完成的胎具运送到了施工现场,开展首件施工。预制构件钢筋通过胎具的设置可以控制钢筋骨架尺寸及模板位置,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首个构件钢筋绑扎完成后,项目团队紧接着进行了模板支护、混凝土浇筑和后续的养护,新鲜出炉后经过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自检,合格率为96.3%,预制构件钢筋保护层合格率得到了有效保障。
项目团队不仅要让码头“内力”更深厚,还将目光瞄准在外观的“美颜”上。2024年6月,项目试验室主任吕继亮在试验中发现,码头面层计划使用的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早期易发生细小裂缝,就像人长了皱纹,虽不影响使用,但对工程形象有一定的影响,他当即找到刘江波探讨重新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以达到码头面层抗裂的性能。
“奇怪,我们已经试了11种混凝土配合比了,早期的抗裂性能还是不足,没有达到最理想状态。”吕继亮通过调整不同胶凝材料掺配比例进行混凝土性能对比试验,但是结果并不理想,不是内部升温反应激烈,强度上升太快导致开裂,就是温度上升的过于缓慢,导致强度达不到要求。“抗裂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是关键,我们再一块研究一下掺入比例。”刘江波拍了拍吕继亮的肩膀说道。粉煤灰作为混凝土的重要原材料,能够发挥降低温升、减小收缩的作用,吕继亮和刘江波仔细调整粉煤灰掺入比例,终于配比出一款早期水化热反应平缓,强度上升缓慢但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码头面层内部结构变得更密实,质量裂缝问题也得到了有效化解。
夜幕下,涛声依旧,已完成交工验收的南通金牛码头W1泊位通明的灯火照亮了半边夜空,旁边的N1、N2泊位上那一抹中交蓝,在灯光的照耀下也在熠熠生辉。(通讯员:张恒)
作者:张恒 责任编辑: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