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鲈鱼(Lates niloticus)又称非洲鲷、非洲巨鲈、非洲尖吻鲈、巨型尖吻鲈、巨型海鲈或维多利亚鲈,是鲈形目鲈科的一种淡水鱼。其广泛分布于非洲热带地区大部分地区,原产于刚果、尼罗河、塞内加尔、尼日尔和乍得湖、沃尔特、图尔卡纳湖和其他河流流域。

它也出现在埃及马里尤特湖的咸水中。尼罗河鲈鱼是东非一种具有重要经济和粮食安全意义的鱼类。该物种最初被描述为Labrus niloticus,属于海濑鱼,也被称为Centropomus niloticus。常见名称包括非洲鲷、维多利亚鲈鱼,以及各种非洲语言中的许多当地名称,例如卢奥语名称mbuta或mputa。在坦桑尼亚,它被称为sangara、sankara或chenku。在非洲法语国家,它被称为capitaine。其豪萨语名称为giwan ruwa,意为“水象”。

2000年7月18日,亚历山大·威普弗勒 (Alexander Wipfler) 在乌干达默奇森瀑布 (Murchison Falls) 用活体阿瓦卡鱼钓鱼时,一条大尼罗河鲈鱼咬住了他的鱼饵。经过 24 分钟的搏斗,亚历山大将鱼拖到船边,并将其带回岸边,官方称重为54.5公斤(120磅2盎司),这确认了他创下的 IGFA 世界纪录。

尼罗罗非鱼呈银色,略带蓝色。它的眼睛是深黑色的,外圈呈亮黄色。它是最大的淡水鱼之一,最大长度接近 2 米(6 英尺 7 英寸),重达 200 公斤(440 磅)。成年鱼通常长 1.21 至 1.37 米(4 英尺 0 英寸至 4 英尺 6 英寸),但许多鱼在长到这么大之前就被捕获了。

成年尼罗河鲈鱼栖息在氧气浓度充足的湖泊的所有栖息地,而幼鱼则仅限于浅水或近岸环境。尼罗河鲈鱼是一种凶猛的捕食者,主宰着周围的环境,以鱼类(包括同类)、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和昆虫为食;幼鱼也以浮游动物为食。尼罗河鲈鱼利用群体行为来保护自己免受其他捕食者的伤害。

尼罗河鲈鱼已被引入非洲的许多其他湖泊,包括维多利亚湖和人工纳赛尔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入侵物种专家组认为尼罗河鲈鱼是世界上 100 种最严重的入侵物种之一。

该物种作为食用鱼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尼罗河鲈鱼也受到路亚钓鱼者的欢迎,因为它会攻击人工鱼饵,而且它也在水产养殖中被饲养。

来源于:john hunter 海峡钓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