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声回响」精准扶贫首倡地:“指尖经济”带动山美村富
央视网
时间:2023-11-04
字体:
小
中
大
习近平:把路子摸清楚,然后扎扎实实地做。我们一定要让我们这些父老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时的讲话
盛夏的武陵山脉,一场清凉的山雨来去匆匆,地面还未浇湿,便是雨过天晴。
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村民石拔三时常会想起10年前那个雨过天晴的下午。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调研,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
苗寨的历史,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石拔三还记得,10年前家中唯一的电器是一盏5瓦节能灯,一年电费也不过几元钱。
记者此次造访,还未详细了解到老人家中的变化,便被石拔三拿着自己的智能手机熟练操作的动作吸引。
十指之间,尽显生活的巨变。
问及家里收入情况,石拔三老人认真地算起账来:“收入有这些,卖书、卖水……”对照村里脱贫户的年收入资料,石拔三一家四口2022年收入达到了8万余元。
总书记的到来,让石拔三一家生活带来了巨变,也让这个曾沉睡在贫困中的小山村焕发出活力。
27岁的施康是土生土长的十八洞村人。他轻按键盘,用另外一笔账算出了村里十年来的变化。“十八洞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23505元,比2013年的1668元增加了10多倍。”
从小在十八洞村长大的施康,2021年开始担任十八洞村团支部书记,他和村里青年人想做的事就是让十八洞村未来更好。“在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我们不仅要把产业发展好,还要把乡风文明、人居环境搞得更好。”
在老支书石顺莲看来,十八洞村的发展,远不止于此。
2014年,石顺莲卸任村支书后成立了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盘活了深山里的苗绣产业,为脱贫攻坚增强了造血功能。到2017年2月全村1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整体脱贫时,苗绣产业收入占年收入1/3以上。
如今,社里的绣娘们一个月能挣2000至3000元,“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
腰包鼓了,村民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多了起来。
在老支书的带领下,十八洞村成立了一支文艺队,表演起了自编自演的鼓舞。十八洞村的文明乡风,也在绣娘们指尖的一针一线和一鼓一舞中,表现得更加生动鲜活。
对于如何提升乡亲们的幸福感,施金彪想的更多的是怎样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家乡和好东西。
2020年,施金彪加入到十八洞集体经济联合社,负责十八洞品牌的宣传和销售。山茶油、大米、腊肉等村民家的“山货”,变身为11种十八洞品牌的产品。
十八洞村的名字,经过指尖上的电商平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村民腰包越来越鼓的同时,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3年的空白跃升到了2022年38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双量齐升,十八洞村也踏上了村民富、产业强的振兴之路。
“我们驻村工作队大力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五大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十八洞村驻村工作队员张黎明显得信心满满。
人心齐,泰山移。在十八洞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通力合作下,一棒接着一棒干,“指尖经济”绽放出十八洞村的富裕之花。
产业富了,环境也要美起来。张黎明表示,驻村工作队还要努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以“修旧如旧”“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理念,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时的讲话
盛夏的武陵山脉,一场清凉的山雨来去匆匆,地面还未浇湿,便是雨过天晴。
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村民石拔三时常会想起10年前那个雨过天晴的下午。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调研,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
苗寨的历史,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石拔三还记得,10年前家中唯一的电器是一盏5瓦节能灯,一年电费也不过几元钱。
记者此次造访,还未详细了解到老人家中的变化,便被石拔三拿着自己的智能手机熟练操作的动作吸引。
十指之间,尽显生活的巨变。
问及家里收入情况,石拔三老人认真地算起账来:“收入有这些,卖书、卖水……”对照村里脱贫户的年收入资料,石拔三一家四口2022年收入达到了8万余元。
总书记的到来,让石拔三一家生活带来了巨变,也让这个曾沉睡在贫困中的小山村焕发出活力。
27岁的施康是土生土长的十八洞村人。他轻按键盘,用另外一笔账算出了村里十年来的变化。“十八洞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23505元,比2013年的1668元增加了10多倍。”
从小在十八洞村长大的施康,2021年开始担任十八洞村团支部书记,他和村里青年人想做的事就是让十八洞村未来更好。“在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我们不仅要把产业发展好,还要把乡风文明、人居环境搞得更好。”
在老支书石顺莲看来,十八洞村的发展,远不止于此。
2014年,石顺莲卸任村支书后成立了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盘活了深山里的苗绣产业,为脱贫攻坚增强了造血功能。到2017年2月全村1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整体脱贫时,苗绣产业收入占年收入1/3以上。
如今,社里的绣娘们一个月能挣2000至3000元,“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
腰包鼓了,村民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多了起来。
在老支书的带领下,十八洞村成立了一支文艺队,表演起了自编自演的鼓舞。十八洞村的文明乡风,也在绣娘们指尖的一针一线和一鼓一舞中,表现得更加生动鲜活。
对于如何提升乡亲们的幸福感,施金彪想的更多的是怎样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家乡和好东西。
2020年,施金彪加入到十八洞集体经济联合社,负责十八洞品牌的宣传和销售。山茶油、大米、腊肉等村民家的“山货”,变身为11种十八洞品牌的产品。
十八洞村的名字,经过指尖上的电商平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村民腰包越来越鼓的同时,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3年的空白跃升到了2022年38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双量齐升,十八洞村也踏上了村民富、产业强的振兴之路。
“我们驻村工作队大力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五大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十八洞村驻村工作队员张黎明显得信心满满。
人心齐,泰山移。在十八洞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通力合作下,一棒接着一棒干,“指尖经济”绽放出十八洞村的富裕之花。
产业富了,环境也要美起来。张黎明表示,驻村工作队还要努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以“修旧如旧”“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理念,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共工新闻编辑:刘晓燕
共工新闻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共工新闻(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共工新闻”及/或标有“共工新闻(KGonGcn.com)”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共工新闻记者XXX摄”或“共工新闻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总机:400-8073-995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邮箱联系共工新闻社:Vgong@vip.qq.com。
热新闻
视频推荐
电子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