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8月15日据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消息( 胡海)

2015年10月17日至23日,我与姐姐、姐夫一同踏访湖南洪江、芷江一带,追寻父母曾经生活和工作的足迹,搜集家史资料。10月20日,我们抵达湖南怀化芷江,走进这座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而名垂史册的小城。

摄影:胡海

在芷江七里桥区域,相距不到一公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与飞虎队纪念馆静静矗立。这里,不仅记录着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篇章,也承载着我家浓浓的家国记忆——父亲胡福久曾在此与“飞虎队”并肩作战,为芷江机场的建设贡献青春与汗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 摄影:胡海

飞虎队纪念馆 摄影:胡海

图说:芷江机场建于1936年,是飞虎队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支援中国抗战的一个重要作战基地,也是1945年日军投降代表乘坐的飞机降落场地(机身漆白以示投降)。(翻拍展厅图片)

图说:这是中国唯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的标志性建筑——“受降纪念坊”,被誉为“中国凯旋门”。四柱三拱门牌坊象形中文的“血”字,象征中华民族血性与不屈精神  摄影:胡海

(翻拍展厅图片)

一段青春理想:为飞虎队修机场

胡福久1920年出生于辽宁义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随家人南迁北平,1934年进入专为接收东北流亡学生设立的“国立东北中山中学”就读。六年的抗战教育和流离辗转,为他铸就了抗日救国的信念。

相关图片展示:1940年,父亲在西南联大上学

1939年,他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土木建筑系。1941年8月1日,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在昆明成立,先进的装备与卓越的战术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这让父亲立下誓言:毕业后一定要投身机场建设,为抗战出力。

翻拍展厅图片

翻拍展厅图片

1943年7月,父亲以优异成绩毕业,拒绝了留学和留校的机会,毅然回到曾实习的机场工地报到。从1943年到1946年,他先后参与建设了湖南零陵、贵州黄平、湖南芷江三座军用机场。芷江机场不仅是抗战重要空军基地,更是1945年日军投降代表降落之处,成为他一生的骄傲。

图说:这是1944年在芷江机场旁边修建的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室内与室外。摄影:胡海

与飞虎队员的豪饮插曲

在芷江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参观时,我想起父亲曾讲过的一段往事。那是一个下班后的夜晚,父亲与两位同事小酌时,听见邻桌美军飞行员调侃中国人的酒杯太小、喝得太慢。年轻气盛的他们立刻“以酒会友”,用大杯盛满中国白酒拼饮。

翻拍展厅图片

结果,一位飞行员只喝一口便惊呼“Poison(毒药)”,另一位硬着头皮喝完后几分钟便倒地,送医抢救。父亲虽赢下“酒战”,也因此挨了上司的训斥。这段小插曲虽无关战功,却生动刻画了父亲的豪爽与好胜。

摄影:胡海

在纪念馆中追寻足迹

走进纪念馆,每一件展品、每一帧影像都让我仿佛回到八十年前——父亲在漫天风沙中丈量土地、指挥工地、与民工齐力推石碾铺跑道的身影依稀可见。那座受降纪念坊巍然屹立,四柱三拱如同“血”字,昭示着民族血性与不屈。

摄影:胡海

图说:筹备处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准备了两套受降典礼会场,芷江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是方案之一。摄影:胡海

图说:这座空军指挥塔是除俱乐部以外保留完好的另一个建筑。

摄影:胡海

图说:这是美国“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办公室。 摄影:胡海

飞虎队群雕像 摄影:胡海

图说:在芷江机场外面,有几个碾压机场跑道使用过的大石碾子。这些当年功勋卓著,如今默默无语的石碾子,好像专门等待着我们的到来,向我们讲述父亲在芷江的日日夜夜...... 摄影:胡海

翻拍展厅图片

这张图片让我们知道,芷江机场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修建的。

本文作者 (姐姐摄影)

在机场外,静置的大石碾子仿佛在向我们诉说修建跑道的艰辛岁月。那是父亲和无数建设者用汗水与热血写下的历史篇章。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缅怀为民族解放奉献青春的父亲。我相信,八十年前的今天,他和战友们一定彻夜高歌、把酒言欢——那是胜利与信念的交响。(完)

作者:胡海

供图: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